关于"一字师"的佳话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08 20:18:31
关于推敲的"一字师"佳话

我知道有个推敲的典故 鸟宿池边树,僧敲月下门”中的“敲”字就是贾岛推不出来,韩愈帮他定夺的。“敲”既有动作又有声音,很精妙的

裴休非宁乡本地人,是河南人,他居然抛开“落叶归根”之俗,葬于沩山,说明这位笃信佛教的河南人氏,今生来世都愿与佛为伴。但土生土长的五代高僧齐已是很眷念这故土的,他曾在同庆寺南禅衣峰西北为我们留下了齐已庵遗址。

齐已出生贫寒,世为沩山同庆寺的佃户。年幼时的齐已并不在乎什么出身,他在滴水岩听泉听出了禅,便在出外许多年后,一踏上沩山就吟出了佳作《听泉》:

落石几万仞,远声飘冷空。
高秋初雨后,半夜乱山中。
只有照壁月,更无吹叶风。
昔曾庐岳听,到晓与僧同。

齐已这位才华横溢的诗僧,明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,于是他边走边吟诗,当他来到东林寺时,行囊里满满地装着的是10卷《白莲集》。这时齐已是诗歌作品数量仅居白居易、杜甫、李白和无稹之后,是全唐第五位高产诗人。

齐已带着他的八百多首诗,去请求郑谷指点。郑谷朗读着齐已很是得意的诗作《早梅》:

万木冻欲折,孤根暖独回。
前村深雪里,昨夜数枝开。
风递幽香出,禽窥素艳来。
明年如应律,先发映春台。

时称“一代风骚王”的郑谷读罢沉思一会后,轻声问着齐已:“早梅之‘早’,早在何处?”
齐已答到之:“仅开‘数枝’。”郑谷笑了:“‘数枝’非早也,‘一枝’为佳。”齐已听郑谷这一开导豁然开朗,拱手谢着郑谷:“先生真乃吾一字这师!”

“一字师”的佳话,使得齐已和他的“前村深雪时,昨夜一枝开”广为人知,因此被人誉为“晚唐三大诗僧”之一。